人體的確存在任督二脈,但大多數人只知道武俠小說的說法。
這裡解釋並整理了中醫理論的任督二脈及其穴道名稱和功效。
另外還有中里巴人鄭幅中的養生功法,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。

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

簡介

1.本部落格的內容僅供參考,並不能視作醫療意見。任何健康問題應諮詢專業的醫療人員。
2.這裡不討論中藥及針灸,只以指壓方式或輔助工具刺激穴道。
3.穴道按摩有益無害,位置偏差只是效果減低,對人體無負面影響。

找穴道的方法:同身寸。什麼叫"同身寸"?一個大拇指寬為一寸、食指中指合併寬為1.5寸、除拇指外,另外四指合併寬為三寸。每個人高矮胖瘦不同,穴道位置也不盡相同。
如何知道按到穴道?一般按到穴道會有痠、痛、麻的感覺,甚至會感覺體內的氣在移動,產生打嗝或放屁的現象。如果感覺不明顯,有兩種情況:一是按錯地方;二是身體狀況良好。
任督二脈皆以會陰為起點,任脈走正面,督脈走背面。但會陰穴屬於任脈穴。

神闕、陰交、氣海、石門、關元、中極、曲骨、會陰

神闕:
適應症狀:夜尿症、虛脫、遺尿、疝氣(寒疝)、腹脹、便秘、脾胃虛寒、腸胃消化系統疾病,有健胃整腸、調元氣、補氣血的功效。
穴道位置:肚臍即是神闕穴。從肚臍到恥骨,也就是神闕穴到曲骨穴,對夜尿症皆有療效。

陰交:
適應症狀:夜尿症、脫髮、白髮。
穴道位置:仰臥,由肚臍往下,在陰毛邊緣或陰毛之中有一塊骨,叫做「恥骨」,肚臍到恥骨分成五等分,肚臍下五分之ㄧ處。

氣海:
適應症狀:遺精、早洩、陽萎、體力衰退、頭暈目眩、虛脫、虛弱、虛冷症、失禁、遺尿、夜尿症、腰痛、腰腿痠軟、腹脹、貧血、心悸、失眠、手足麻木、肌膚腫脹、臉色蒼白、食慾不振、兒童發育不良、胃下垂、腎下垂、子宮脫垂、月經不調、月經量少色淡、婦科疾病。
穴道位置:氣海穴位於陰交穴與石門穴之間。

石門:
適應症狀:腎炎、夜尿症、生理痛、身熱口渴、肌膚腫脹。
穴道位置:肚臍到恥骨分成五等分,肚臍下五分之二處。

關元:
適應症狀:可治療早洩、遺精、陽萎、性冷感、女性的生理痛、手腳冰冷、更年期症狀、虛冷症、虛脫、虛弱、不孕、膀胱炎、感冒、掉髮、失眠、體力衰退、蕁麻疹、糖尿病、神經衰弱、調節過胖過瘦、消除腹部贅肉、消除臀部鬆弛、因精神壓力造成腹瀉或腹痛、生殖及泌尿系統相關疾病。
穴道位置:恥骨到肚臍分成五等分,恥骨上五分之二處即為關元穴。

中極:
適應症狀:生殖或泌尿疾病如尿道炎、膀胱炎、夜尿症、頻尿、陽萎、排尿困難、生理不順、更年期障礙皆有效,也可改善體力衰退、失眠。
穴道位置:恥骨到肚臍分成五等分,恥骨上五分之一處即為中極穴。若有的人指壓時有不快感,可以手掌輕輕按摩或用刷子擦揉都行。

曲骨:
適應症狀:遺精、遺尿、夜尿症、尿失禁、陰部搔癢、生理痛、前列腺炎、勃起過久、攝護腺肥大。
穴道位置:恥骨即是曲骨穴。

會陰:
適應症狀:遺精。
穴道位置:女性-大小陰唇的連接處到肛門的部分。男性-從陰囊根部到肛門的部位。

參考圖:
http://www.mifang.org/am/pic/fxiong.html

鳩尾、巨闕、上脘、中脘、建里、下脘、水分、神闕

鳩尾:
適應症狀:心情鬱悶有空虛感、心悸、呼吸困難。
穴道位置:心窩即是鳩尾穴。

巨闕:
適應症狀:胃腸不適、慢性肝炎、食慾不振、胸悶、心悸、心痛、噁心、嘔吐、胃酸過多、宿醉、失眠、打嗝不停、呼吸困難、改善虛弱體質。
穴道位置:巨闕穴位於心窩到肚臍連線,心窩下四分之ㄧ處。

上脘:
適應症狀:胃腸不適、食慾不振、噁心、嘔吐、胃酸過多。
穴道位置:此穴位於巨闕穴與中脘穴之間。

中脘:
適應症狀:治療胃疾、慢性腹瀉、腹痛、腹脹、便秘、消化性潰瘍、消化不良、噁心、嘔吐、痰多、打嗝、增進食慾、緩解因胃下垂或低血壓引起的不適、調節過胖過瘦、消除腹部贅肉、強化肝臟、宿醉、失眠、哮喘、頭暈目眩、耳鳴、掉髮、心悸、青春痘、肋間痛、糖尿病、老人斑、體力衰退、肌膚粗糙、神經衰弱。
穴道位置:中脘穴位於心窩到肚臍連線中點。

建里:
適應症狀:慢性腹瀉、腹脹、胃痛、厭食、噁心嘔吐、胃腸痙攣。
穴道位置:此穴位於中脘穴與下脘穴之間。

下脘:
適應症狀:慢性腹瀉、食慾不振。
穴道位置:心窩到肚臍連線,肚臍上四分之ㄧ處。

水分:
適應症狀:可以緩解因為壓力導致的慢性腹瀉、浮腫、腹水、便秘、下痢、失眠、十二指腸潰瘍、腎炎、膀胱炎。
穴道位置:水分穴位於肚臍正上方一寸。

神闕:
適應症狀:夜尿症、虛脫、遺尿、疝氣(寒疝)、腹脹、便秘、脾胃虛寒、腸胃消化系統疾病,有健胃整腸、調元氣、補氣血的功效。
穴道位置:肚臍即是神闕穴。從肚臍到恥骨,也就是神闕穴到曲骨穴,對夜尿症皆有療效。

參考圖:
http://www.mifang.org/am/pic/fxiong.html

紫宮、玉堂、膻中、中庭

紫宮:
適應症狀:咳嗽、氣喘、胸痛、吐血、嘔吐。
穴道位置:此穴位於華蓋穴下一寸。

玉堂:
適應症狀:咳嗽、氣喘、嘔吐。
穴道位置:此穴位於紫宮穴下一寸。

膻中:
適應症狀:對肋間神經痛有效、也可調節過胖過瘦、胸腹側疼痛、胸悶、心悸、心痛、心臟病、心煩氣躁、噁心、嘔吐、打嗝、咳嗽、氣喘、哮喘、孕吐(害喜)、失眠、多夢、呼吸困難、更年期障礙,對胸部堅挺也有功效。肋間神經痛是沿著胸部的肋骨所擴散出的疼痛,深呼吸、咳嗽、打噴嚏時會引起劇痛。
穴道位置:膻中穴位於左右乳首連線中點稍微往上的地方。

中庭:
適應症狀:心悸、呼吸困難、肝炎、胃病、十二指腸潰瘍。
穴道位置:胸骨往下最先碰到的凹陷處。

參考圖:
http://www.mifang.org/am/pic/fxiong.html

天突、璇璣、華蓋

天突:
適應症狀:打嗝不停、喉嚨腫痛、扁桃腺炎、噁心、嘔吐、咳嗽、氣喘、哮喘等喉部疾病有效。
穴道位置:天突穴位於左右鎖骨內側凹陷處。刺激此穴的方法:食指或中指的第一關節(靠近指尖的關節)和第二關節彎曲,指端按住穴道,朝臀部方向,向斜下方按壓。不可直接往脖子深處壓,也不可太過用力。

璇璣:
適應症狀:氣喘、支氣管炎。
穴道位置:此穴位於天突穴下一寸。

華蓋:
適應症狀:氣喘、支氣管炎。
穴道位置:此穴位於璇璣穴下一寸。

參考圖:
http://www.mifang.org/am/pic/fxiong.html

承漿、廉泉

承漿:
適應症狀:中風失語、面神經麻痺疼痛抽筋、三叉神經痛、下牙痛。
穴道位置:承漿穴位於下牙齦中央處。

廉泉:
適應症狀:對蛀牙、抽菸、喝酒、受傷引起的口腔粘膜感染有療效、中風失語。
穴道位置:廉泉穴位於喉結上緣中央凹陷處。

參考圖:
http://www.mifang.org/am/pic/gmian.html

命門、陽關、腰俞、長強

命門:
適應症狀:可治療腰痛、早洩、陽萎、遺精、遺尿、便秘、下痢、腎臟機能衰退、體力衰退、月經不調、腰腿痠軟、疲勞、老人斑、青春痘、強化生殖與內分泌的要穴。
穴道位置:肚臍的正後方。

陽關:
適應症狀:虛冷症、便秘、下痢、腎炎、腰痛、腰扭傷、關節肌肉疼痛、屈伸不利。
穴道位置:命門穴與腰俞穴連線中點。

腰俞:
適應症狀:腰脊痛、腹瀉、便秘、脫肛、便血、月經不調。
穴道位置:長強穴上1.5寸。

長強:
適應症狀:大便失禁、大便出血、小便細小、排尿困難、四肢不溫、腹瀉、腹痛、脫肛、痔瘡、癲癇。
穴道位置:長強穴位於彎曲大腿時的尾骨前端。

參考圖:
http://www.mifang.org/am/pic/fbei.html

靈台、至陽、筋縮、中樞、脊中、懸樞

靈台:
適應症狀:氣喘、支氣管炎、皮膚急性化膿(疔瘡)伴有口渴、便乾、頭痛、嘔吐等症狀。
穴道位置:神道穴下一寸。

至陽:
適應症狀:胃病、十二指腸潰瘍、黃疸、嗜睡、膽結石、膽絞痛。
穴道位置:靈台穴下一寸。

筋縮:
適應症狀:受驚嚇而昏厥、頭暈目眩、手足麻木、肢體震顫、四肢抽搐、癲癇、胃腸痙攣、胃病、十二指腸潰瘍、慢性風濕關節炎。
穴道位置:至陽穴下一寸。

中樞:
適應症狀:胃病、十二指腸潰瘍。
穴道位置:筋縮穴下一寸。

脊中:
適應症狀:胃病、十二指腸潰瘍、腎炎。
穴道位置:中樞穴下一寸。

懸樞:
適應症狀:便秘、下痢、腎炎。
穴道位置:脊中穴下一寸。

參考圖:
http://www.mifang.org/am/pic/fbei.html

大椎、陶道、身柱、神道

大椎:
適應症狀:小孩體質虛弱、白血球減少症、過敏性口腔炎、蕁麻疹、濕疹、感冒、發燒、流涕、哮喘、咳嗽、有痰、頭痛、頸肩酸痛、全身痠痛、手臂疼痛、背痛、麻痺、落枕、精神病、癲癇、心煩、失眠、心神不寧、神志錯亂、意識不清、語無倫次、狂躁不安。
穴道位置:後頸底部大塊凸骨,與下面第一個凸骨中間,大約與肩膀同水平的地方。

陶道:
適應症狀:對小孩體質虛弱有強健功效、氣喘、支氣管炎,可與大椎穴、身柱穴同時刺激。
穴道位置:大椎穴下一寸。

身柱:
適應症狀:小孩體質虛弱、氣喘、支氣管炎、腦性麻痺、耳鳴、感冒、咳嗽、癲癇、肩膀疼痛、疝氣、關節肌肉疼痛、屈伸不利。
穴道位置:後頸底部大塊凸骨,往下第三和第四個凸骨中間。

神道:
適應症狀:緩解莫名的暈眩、頸肩酸痛、氣喘、支氣管炎、心悸、呼吸困難、情緒不穩。
穴道位置:後頸底部大塊凸骨,往下第五和第六個凸骨中間。

參考圖:
http://www.mifang.org/am/pic/fbei.html

百會、後頂、強間、腦戶、風府、啞門

百會:
適應症狀:對於頭痛、頭脹、頭重腳輕、頭暈目眩、掉髮、眼睛疲勞、記憶減退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心情鬱悶空虛、因為壓力引起的高血壓、肛門靜脈淤血(俗稱痔)、血壓低引起的不適、神經衰弱、宿醉、失眠、嗜睡、焦躁、疲勞、中風、昏迷、意識不清、虛脫、更年期症狀皆有效。
穴道位置:百會穴位於頭頂,兩耳連線中點處。

後頂:
適應症狀:後枕痛、落枕、頸椎病。
穴道位置:強間穴上1.5寸。

強間:
適應症狀:頭痛、目眩、煩心、失眠。
穴道位置:腦戶穴上1.5寸。

腦戶:
適應症狀:頭重、頭痛、暈眩。
穴道位置:風府穴上1.5寸。

風府:
適應症狀:頭痛、頭暈、落枕、頸椎病、失眠、中風失語、腦性麻痺。
穴道位置:後頸中央,髮際上約一寸處。

啞門:
適應症狀:因鼻子受傷、重擊、頭部充血造成的流鼻血,有抑止作用。另有助於集中注意力、治療頭痛、失眠、中風失語、肩膀酸痛、眼睛疲勞、近視。
穴道位置:啞門穴位於後頸髮際邊緣略為往上的地方。

參考圖:
http://www.mifang.org/am/pic/fnaoh.html

神庭、上星、顖會、前頂

神庭:
適應症狀:頭痛、眼睛疲勞、鼻炎、情志異常、煩躁易怒。
穴道位置:神庭穴位於額頭中央髮際處。

上星:
適應症狀:頭痛、前額痛、眼睛疲勞、鼻出血。感冒鼻塞流鼻涕時可配合鼻翼旁的迎香穴使用,感冒咳嗽時可配合任脈的天突穴使用。
穴道位置:額頭中央髮際上一寸。

顖會:
適應症狀:頭痛、眼睛疲勞。
穴道位置:額頭中央髮際上二寸。

前頂:
適應症狀:頭痛、眼睛疲勞。
穴道位置:百會穴前半寸。

參考圖:
http://www.mifang.org/am/pic/gmian.html

齦交、兌端、水溝、素髎

齦交:
適應症狀:齒齦腫痛、口臭。
穴道位置:在上唇內,唇繫帶與上齒齦的相接處。

兌端:
適應症狀:昏迷、暈厥、齒痛、鼻塞。
穴道位置:上唇的尖端。

水溝:
適應症狀:為急救要穴,又名人中穴。中暑、昏厥、精神失常、癲癇、水腫、面腫、腰痛、心煩、失眠、心神不寧、神志錯亂、意識不清、語無倫次、狂躁不安、頭暈目眩、醒腦開竅、手足麻木、肢體震顫、四肢抽搐、面神經麻痺。
穴道位置:水溝穴位於鼻與上唇之間凹溝的中間位置。

素髎:
適應症狀:鼻子相關疾病、昏迷、低血壓的昏厥、虛脫、醒腦開竅。
穴道位置:鼻尖的正中央。

參考圖:
http://www.mifang.org/am/pic/gmian.html

2010年5月14日 星期五

督脈

督,有總管、統率的含義。
1. 調節陽經氣血 督脈行於背部正中,多次與手足三陽經交會,對全身陽經具有調節作用,故又稱之為「陽脈之海」。
2. 反應腦、髓和腎的功能 督脈循行於脊柱後,上行入顱絡腦,屬腎。腎生髓,腦為髓海。督脈與腦、髓和腎的功能活動密切相關。

督脈症候:以運動、神志病變為主,如項強、腰脊強痛、頭痛、暈眩、中風、昏迷、癲狂,兼有泌尿、生殖、五官等病症,如痔瘡、遺精、陽萎、帶下、月經不調、鼻口齒咽喉病等。

大椎穴~神道穴的範圍約為心肺區、靈台穴~懸樞穴的範圍約為肝膽脾胃區、命門穴~長強穴約為腸道泌尿生殖區。

示意圖:
http://www.relativehumanity.com.tw/jinluo/jlflashset.htm

1.金雞獨立法

任脈

任,有擔任、妊養的含義。
1. 調節陰經氣血 任脈行於腹面正中線,多次與足三陰經交會,總任手足陰脈之間的相互聯繫,調節陰經的氣血,故稱之為「陰脈之海」。
2. 任主胞胎 任脈能調節月經,促進女子生殖機能,與女子妊娠有關,為養生之本,故「任主胞胎」。

任脈症候:以泌尿、生殖系統病變為主,如頻尿、遺尿、小便失禁、疝氣、遺精、陽萎、早洩、男子不育、女子不孕、帶下、崩漏、月經不調。還有消化、呼吸、神志等部分病症,如腹痛、腹瀉、喘息、胸悶、癲狂等。

示意圖:
http://www.relativehumanity.com.tw/jinluo/jlflashset.htm